物性仪器仪表的校准技巧
物性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各类实验室和工业场合,如材料科学、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等。正确的校准是确保这些仪器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数据的关键。一、了解仪器的校准要求
首先,要校准物性仪器仪表,必须了解具体仪器的校准要求。不同类型的仪器有不同的校准方法和要求。例如,热分析仪器(如差示扫描量热仪、热重分析仪)和力学测试仪器(如拉伸试验机、硬度计)等,校准步骤和频率都有所不同。在进行校准前,仔细阅读仪器的使用手册和相关标准(如ISO、ASTM等),明确具体的校准方法和误差允许范围。
二、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
校准标准的选择对仪器校准的准确性至关重要。校准标准一般分为一级标准(如国家计量基准)、二级标准(如行业标准器)和工作标准(如实验室内部标准器)。不同的校准目的和精度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校准标准。例如,对于高精度的物理性能测试仪器,应尽可能使用国家标准或经过认证的二级标准进行校准。
三、确保环境条件的稳定
物性仪器仪表的校准通常对环境条件有严格要求。温度、湿度、压力、振动等都会影响校准结果的准确性。在进行校准前,应确保实验室环境条件满足仪器校准的要求。例如,对于热分析仪器,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,建议在温度(20±2℃)和相对湿度(40-60%)范围内进行校准。
四、执行校准步骤
具体的校准步骤因仪器类型而异,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预热和稳定:在校准之前,先将仪器预热至稳定状态。预热时间视仪器类型而定,通常为30分钟到1小时。
零点校准:确保仪器在没有加载的情况下读数为零。零点校准有助于消除仪器的系统误差。
标准校准:使用已知物理特性的标准样品或标准器具,对仪器进行多点校准。每个测量点的校准数据应记录下来,以便后续进行误差分析。
数据分析与调整:根据校准结果,分析仪器的误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。如果发现系统误差超出允许范围,需要根据仪器手册进行调整或修理。
五、校准频率的确定
物性仪器仪表的校准频率应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、使用环境及仪器类型确定。一般来说,高精度和高频率使用的仪器需要较高的校准频率。通常情况下,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校准。同时,在仪器搬运、维修或发现测量结果异常时,也应重新进行校准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