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dddd 发表于 2025-5-13 17:24:30

传动件的热处理技术

一、传动件概述

传动件是指在机械系统中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的部件,常见的有齿轮、轴、联轴器、链轮等。传动件在运行过程中承受较高的载荷、摩擦与冲击,因此对其硬度、强度、耐磨性和韧性有较高要求。

二、热处理的基本原理

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、保温一定时间后,以适当速度冷却,以改变其组织结构,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过程。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、工艺性能或物理性能。

热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工艺:

退火:降低硬度,改善加工性。

正火:细化晶粒,提高强度和韧性。

淬火:获得马氏体组织,提高硬度与强度。

回火:消除内应力,提高塑性和韧性。

表面热处理:如感应加热淬火、渗碳、氮化等,增强表层硬度与耐磨性。

三、传动件常用热处理技术

1. 表面淬火
常用于中碳钢齿轮和轴类零件。通过高频或中频感应加热使表层迅速加热后淬火,形成硬壳层,而心部保持韧性,从而兼顾耐磨性和抗冲击性。

2. 渗碳淬火
用于承受高冲击和磨损的合金钢传动件,如重载齿轮。先在高温下使碳渗入表面,然后淬火获得高硬度渗碳层,心部仍保留较高韧性。

3. 氮化处理
适用于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传动件,如高精密蜗杆、轴承等。在较低温度下将氮原子渗入表层,形成高硬度氮化物层,耐磨且变形小。

4. 调质处理(淬火+高温回火)
适用于中高强度要求的轴类传动件。通过淬火获得高强度,再通过回火调整组织以获得更好的韧性与抗疲劳性能。

四、热处理对传动件性能的影响

热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传动件的以下性能:

硬度与耐磨性:延长使用寿命;

疲劳强度:提高承载能力;

尺寸稳定性:保证装配精度;

抗腐蚀性(某些化学热处理如氮碳共渗)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传动件的热处理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