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dddd 发表于 2025-6-9 14:52:33

超纯水设备的工作原理

超纯水是经过严格处理、达到极高纯度的水,常用于电子、半导体、医药、实验室等领域,以确保高精度制造与研究不受杂质干扰。其纯度一般要求水中的溶解离子浓度低于1μS/cm,甚至达到更高标准。为了达到这种水质要求,超纯水设备依赖多种技术和原理进行水处理。

1. 水处理的基本流程

超纯水设备的工作流程通常分为几个关键步骤,每个步骤都针对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进行处理。以下是超纯水生产的典型处理流程:

预处理阶段
预处理是超纯水设备中最初的水质调整阶段。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,例如悬浮物、颗粒物、氯等。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:
过滤:通过物理滤芯去除水中的颗粒、泥沙等悬浮物。
活性炭吸附:吸附水中的氯、溶解有机物等。
软化: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(如钙、镁离子),减少水垢生成。

反渗透(RO)技术
反渗透是超纯水设备中的核心技术之一。反渗透膜可以过滤掉水中的大部分溶解盐、微生物及有机物,使水的导电性显著降低。反渗透过程中的主要原理是:
水通过半透膜时,只允许水分子通过,而阻挡了大部分溶解盐、金属离子、微生物等杂质。
由于反渗透膜的孔径极小,仅为水分子大小,因此即使是带电的离子也无法通过该膜。

去离子交换(EDI)技术
去离子交换技术是超纯水设备中的另一重要处理方法。EDI系统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场共同作用,使水中的溶解离子得以进一步去除。其原理是:
水流经过带电的离子交换树脂层,树脂吸附水中的阳离子(如钠、钙离子)和阴离子(如氯离子、硫酸根等)。
在电场作用下,交换出的离子被带走,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的纯度。
EDI技术具有持续再生的特点,相较于传统的离子交换法,能降低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理成本。

精密过滤
在经过反渗透和去离子交换处理之后,水的纯度已经大幅提高,但仍需进行精密过滤以去除微小的颗粒和细菌。这一阶段通常使用超滤或微滤技术,采用更细密的过滤膜,进一步清除水中的微粒和细菌,确保水质符合超纯水的标准。

紫外线杀菌
尽管前几道工序已大幅降低了水中的微生物含量,但为了彻底消除水中的细菌和病毒,超纯水设备还会配置紫外线消毒系统。紫外线灯管能够通过紫外线照射,破坏水中微生物的DNA或RNA,使其失去活性,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。

后处理
后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调节水的pH值和调节最终水质的其他指标,确保水的电导率等符合要求。通常,设备会通过化学药剂微调水的pH值,并通过精密电导仪器进行监测。

2. 超纯水设备的关键技术

除了上述的几种主要处理技术,超纯水设备还可能涉及一些附加技术以提升水的纯度和稳定性:

电导率监测:电导率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超纯标准的一个关键指标。超纯水设备中通常配有电导率探头,用于实时监测水的电导率,并自动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,确保水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。

循环再生技术:某些高端超纯水设备采用循环再生技术,能够有效降低处理成本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这种技术通过循环使用部分产水,减少了浪费,进一步提升了处理效率。

3. 维护与保养

超纯水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,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主要维护内容包括:

定期更换预处理滤芯、反渗透膜、离子交换树脂等。

清洗设备中的水管和水箱,防止水质受到二次污染。

定期校验电导率和紫外线杀菌效果,确保水质的稳定性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超纯水设备的工作原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