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安全不容AI“黑箱” AI需扮演好“助手”角色 _ 记者:AI正在深刻影响各行各业,对网络安全企业来说,向AI领域布局是选择题还是必答题? 冯玉明-Fortinet北亚区资深区域总监:对于网络安全企业而言,向AI领域布局绝对是一道必答题,而且是一道必须能够“落地”的必答题。根据我们与客户的长期接触经验,客户对网安产品AI能力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。过去,客户主要关注AI技术在威胁检测和自动化响应方面的应用,但如今,他们还开始关注AI技术在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的表现。 我们通过不断优化AI技术的应用,积极满足客户在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,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。将AI注入网络安全,可以极大提升威胁分析的效率。去年某客户不断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,使得故障排查时间缩短了25%,充分展现了AI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强大威力。 我们推出的生成式AI助手FortiAI可以很好地帮助客户从多角度进行减负。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界面,企业安全运营人员能够轻松驾驭复杂的安全运营体系,极大地缩短了从调查到修复的时间——从传统的18.5小时锐减至仅10分钟,这一飞跃有效缓解了安全人员短缺的困境。 总体而言,FortiAI的应用不仅扩展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覆盖面,提升了专业知识水平更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。不仅如此,代码生成速度提升高达56%,问题解决效率提高15%。这充分证明了AI并非取代人类网络管理员,而是让他们的工作更加深入、更加高效,从而共同推动网络管理与安全运营迈向新的高度。 记者:公司与AI相关的研发投入占比是多少?在ChatGPT引发行业军备竞赛时,如何避免陷入“为AI而AI”的产品陷阱? 冯玉明-Fortinet北亚区资深区域总监:目前公司AI相关研发投入占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但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,客户现在真正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技术炫技,而是能够让他们“睡得安稳”。以制造业客户为例,他们最关心的是AI能否精准预测产线设备的异常行为,而不仅仅是拦截攻击。基于此,我们立下了铁律:所有AI功能必须经过客户真实场景的PoC测试(验证性测试)。 我们的原则是,AI必须扮演好“助手”的角色,人类专家才是安全防线最后的指挥官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避免陷入“为AI而AI”的产品陷阱,让AI技术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。 记者:公司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助手FortiAI,不过,在生成式AI幻觉风险高发的当下,如何确保安全决策的可解释性? 冯玉明-Fortinet北亚区资深区域总监:为了确保安全决策的可解释性,我们为FortiAI设计了“双保险机制”。 首先,我们设置了规则引擎兜底,所有AI决策都必须匹配预设的安全策略。例如,AI可以建议放宽某条防火墙规则,但这一建议必须经过三级人工审批,确保决策的严谨性。 其次,我们利用攻击链拓扑,帮助客户清晰地了解安全事件的全貌。曾有某企业遭遇网络安全攻击时,我们的AI不仅成功拦截了攻击,还生成了可视化的攻击者画像和路径推演。 我一直坚信,在网络安全领域,AI的“黑箱”是绝对不能存在的,只有让客户清楚地了解决策过程,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。 记者:站在垂直赛道AI应用企业的角度,你如何看待全球范围内的模型大战? 冯玉明-Fortinet北亚区资深区域总监:从网络安全这一垂直赛道来看,全球范围内的模型大战确实如火如荼。Fortinet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方式,我们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和接口,所有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区、喜好,来接入自己需要的大模型,比如,目前国内的主流大模型我们都已经完成了接入,用户只需要配置选择即可完成对接。网络安全是一个“贴身肉搏的战场”,我们既需要航母,也需要灵活的特种部队。 致敬勇敢追梦的你 在Fortinet同事的眼中,冯玉明的成功管理风格融合了 “自律” 与 “共情”。她在第一天进入 IT 行业的时候,便是从基层做起,有幸尝试了不同的岗位,感受到每个岗位的难处及可以被改善的地方。“自律” 是指她要求自己主动多走一步,优化所负责的事务,直至做到最好;“共情” 源于她深知不同岗位各有其难处,需换位思考并共同解决问题。她的管理信条是:真正的领导力不是控制,而是让每个人在团队中找到 “被需要” 的价值,只有这样,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,让团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。 资料来源于网络,详情请点击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