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阿司匹林,大家应该都不陌生,不仅常被用于消炎、解热、镇痛,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还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——它通过与血小板外膜上的受体结合,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、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,减少心梗发生率及死亡率。
因而,有些上了年纪的人,秉着“有病治病、无病防病”的理念,长期自行服用阿司匹林。但这样真的很容易出现意外……
案例
近日,68岁的邓阿姨,晚饭刚吃了几口,突然感觉恶心,呕吐了几口米饭,紧接着吐出咖啡色的液体……家人见状,紧急将她送往医院。经医生检查,被诊断是胃出血。
后来医生得知,邓阿姨听朋友说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,就自行购买服用了几盒,只是没想到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。
邓阿姨这次胃出血,给大家敲响了警钟,阿司匹林再好,也只有吃对了才能防病!那到底哪些人可以吃?又该怎么吃呢?
1 阿司匹林, 更推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“二级预防”
1非心血管疾病患者,并不推荐用阿司匹林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,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都显示:对于非心血管疾病人群来说,服用阿司匹林产生的副作用比预防作用更大。
*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,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服用7年阿司匹林,只降低12%心血管疾病风险,却增加了29%的大出血风险。
*哈佛大学长达12年的研究发表在《柳叶刀》上,指出: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与服用安慰剂的人相比,其心梗、中风、心血管原因死亡等风险只降低了4%。
总的来说,没有心血管疾病并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。但若伴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;吸烟、肥胖人群;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(一级亲属发病年龄 <50 岁)的等,可以根据综合评估,遵循医生的建议服药。
2这3类人不建议吃①高出血风险人群:
*正在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(包括抗血小板药物、抗凝药物、糖皮质激素、非甾体抗炎药物);
*有胃肠道出血、消化道溃疡或其它部位出血病史;
*严重肝病;慢性肾病4~5期;
*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;
*未控制的高血压(大于140/90mmHg)等。
②年龄在40岁以下或70岁以上的人群,需进行评估;
③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。
3这类人可以服用阿司匹林不过,阿司匹林仍然是“二级预防”(已患病,预防疾病变重或复发)的推荐药物。
“二级预防”适应人群
已经确诊心脑血管疾病,或发生过心梗、脑梗事件,做了搭桥手术的,为防止致命事件发生,若没有禁忌症,要长期甚至终身地服用阿司匹林,具体用量遵医嘱。
2 长期服药者,不能忽视的副作用
“是药三分毒”,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,而阿司匹林也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可能引起以下这些症状:
1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,如果没有遵医嘱用药,可能会在服药后出现食欲下降、腹胀、腹痛等症状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甚至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。
注意:阿司匹林服药后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,3个月时达高峰。应提醒患者每1~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。
2神经症状大量服用阿司匹林,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,即“水杨酸反应”,比如头痛、头晕、耳鸣、目眩等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、惊厥、神经错乱。
3肝肾损伤少数人在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之后会出现肝损伤,表现为右上腹不适,触摸时有明显疼痛感,或者肾损伤,出现蛋白尿。
建议:在吃药前和吃药后第3个月进行肝肾功能检测。
4过敏反应如果患者本身就是过敏体质,或者服用的药量过多,就有可能会出现过敏的情况,具体表现为哮喘、皮疹、荨麻疹以及神经性水肿等。
提示:绝对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,就拒绝服用阿司匹林,这也会带来风险。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副作用,当收益大于风险时,遵医嘱用药,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。
3 关于阿司匹林的那些疑惑
1阿司匹林,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?阿司匹林普通制剂的传统用法是餐后服用,旨在通过食物的缓冲减少对胃肠黏膜的直接损伤。
但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,更适合在餐前服用。因为药片外面包裹着一层抗酸不耐碱的包膜,空腹胃排空速度快,能使得肠溶片尽早进入到肠道中发挥作用。
总的来说,是不是饭前或是饭后服用,得看阿司匹林的性质,不可盲目,具体遵医嘱用药即可。
2偶尔漏服,要不要补服?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,有时会忘记服药。但一般来说偶尔漏服,不会影响疗效,不需要补服,第二天按照原剂量继续服用即可。
3服用阿司匹林后,能自主停药么?不能。
阿司匹林确实能够降低血小板的活性,抑制血小板聚集。但是突然停药容易使血小板活性在短时间内“反跳性”加强,好比被禁锢的山洪突然失去堤坝束缚,血栓风险也随之陡增。
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或需要做特殊治疗、手术,可以减量或者停用,具体由医生评估后判断,切勿我行我素!
4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①不能与某些药同用,如与维生素b1同服,会增加胃肠道反应;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,易致出血;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,易诱发溃疡……
②及时调整用药方案。服药期间,患者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,如果在服用药物的过程身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一定要立即就诊。
③服药期间戒烟戒酒并严格按照医嘱服药。
5中药版“阿司匹林”对于那些不适合西药阿司匹林的人来说,想要防范心血管疾病,不妨试试张伯礼院士推荐的中医版“阿司匹林”。
*丹参是活血养血、通脉止痛的药,丹参一味,功同四物; *黄芪能大补元气; *三七散瘀、活血、止痛; *绛香是理气活血的药材。
这四味药构成了一个益气活血的方子,具有保护心肌、扩冠止痛的作用,还能预防冠心病,类似阿司匹林。
据实验结果表明:这个药同样能达到阿司匹林的效果!并且药物不良反应低于阿司匹林。但具体请遵医嘱 阿司匹林对于特殊人群,是可以长期服用的。但是,必须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服药,以免产生不良反应。在临床,根据不同的病情,我们选择药物周期是不一样的,比如冠心病、脑血栓等。 一、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病,以下两种人推荐长期吃阿司匹林: 1、未诊断心脑血管疾病,但有多项高危因素,中老年患者抽烟、饮酒、三高、肥胖,经医生评估后,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疾病的发生。 2、已经确诊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为可防止它进一步发展为心梗、中风等致命事件,只要没有禁忌症,必须吃阿司匹林预防。
主要是因为脑梗塞是一种复发率比较高的疾病,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,防止血栓的形成,对于减少脑梗死的复发风险是有明显的作用,也是有循证医学的证据。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经常联合使用,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。服用阿司匹林也要注意不良反应,比如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,甚至会出现胃溃疡、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,一定要注意定期的门诊随诊,注意复查血常规、大便潜血。 二、阿司匹林的禁忌症: 孕妇、哮喘患者、过敏反应、即将手术的患者、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等等,都是阿司匹林的禁忌人群。 三、阿司匹林的作用:
1、阿司匹林可以退热 我们感冒时,小儿发热,我们都会选择阿司匹林进行服药,进行退热,但是我们喝了之后要大量的喝水,以免有了副作用,产生尿液感染。 2、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止痛 它可以用于暂时缓解如头痛、牙痛、关节痛、风湿病等轻中度疼痛。 3、阿司匹林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。所以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梗、中风等危重事件的发生。 4、阿司匹林可以防癌 研究显示,研究表明经常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卵巢癌和肝细胞癌的风险,但这种抗癌效果对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才可能有意义,而且需要服用至少3年才会明显,所以一定听从医生的意见。 四、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注意事项: 1、有阿司匹林过敏史、阿司匹林哮喘、正在发作的胃肠道出血和需要治疗的消化性溃疡,以及在过去6周内有颅内出血等情况,请不要服用阿司匹林。
2、空腹服用,可缩短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,使其顺利到达吸收部位,小肠。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空腹服用。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是出血,用药期间一旦发现进行性贫血或者大便发黑,应及早就诊。 3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,最好每3个月到医院查一次大便潜血,及发现出血的不良反应。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时,会增加止血的难度。 4、但是,停药也会增加血栓的风险。尤其是做过支架的患者,一旦发生血栓,往往是致命的,所以,在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时,一定征求心内科医生的意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