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健康离不开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转,它们各在其位,既相互独立,又协作统一。如果某个器官不在原来的位置上,“逃跑消失”了,人体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危害。
别认为器官“逃跑消失”是件不可能的事,下面病例中的高先生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…… 案例
高先生看上去人高马大,却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发现,腹腔中的胃有一部分不见了,三个星期后,半个胃都“逃跑”了,这让他和家人紧张不已。
高先生辗转到北京朝阳医院就诊后,医生要求立马住院做手术,补一个洞,才能找回“逃跑消失”的胃。
高先生辗转到北京朝阳医院就诊后,医生要求立马住院做手术,补一个洞,才能找回“逃跑消失”的胃。 专家表示,正常情况下,胃在肚子里,食管贯穿胸部,两者在食管裂孔的地方连接起来;但高先生由于存在腹型肥胖的问题,导致腹腔压力增高,把胃从食管裂孔旁边挤到胸腔,造成“胃消失”。
这一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食管裂孔疝。当胃“逃跑”到胸腔后,胃酸就可能反流到食管,造成食管黏膜被腐蚀,发生溃疡,一步步进展成食管癌。
此外,胃酸还可通过咽鼓管进入耳道,诱发中耳炎;进入眼睛,诱发结膜炎;进入鼻腔,诱发咽炎;进入呼吸道,诱发肺部感染…… 实际上,除了腹型肥胖,生活中的3件小事做不对,同样可能增加“胃消失”的风险,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:
1拉得不对正常情况下,大便会从乙状结肠到直肠排出体外,但环境改变、饮食改变、年龄增大等容易导致便秘。而便秘者排便时会使腹压瞬间增加,从而诱发食管裂孔疝。
针对这种情况,专家带来了一个小道具,能够帮助我们排得更轻松,降低排便时腹压剧增、导致胃“逃跑”的风险。快点开下方短视频,跟着专家学习这个小道具的使用方法吧~ 吃得不对①高脂饮食:食管下端有一种廓清功能,能及时清除反流上来的东西,而高脂饮食会使括约肌松弛、胃肠蠕动变慢,就容易导致胃进入胸腔,胃内容物也易反流入食管。
②高辣饮食:适当吃辣椒能帮助减压、促进胃动力;但食用过量,则可能影响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功能,导致食管裂孔增大,增加胃“消失”风险。
睡得不对对于老年人而言,枕头过低可能增加胃“消失”风险,尤其是晚饭吃得较饱又没怎么活动时,胃部压力本身较大,如果裂孔又比较松,胃就很容易进入胸腔,胃酸可能反到食管、气管,引起严重咳嗽,甚至咳醒、憋醒。
【建议】:这类人睡觉时上半身与床呈30度夹角,可在头部垫两个枕头,上身处垫一个枕头,有助于避免食管裂孔疝。
|